新四军研究院协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曾凡云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次数: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近日,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在江苏盐城举办“中流砥柱 民族复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江苏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院协办。来自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边海防学院、海军工程大学、火箭军指挥学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江苏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会议代表共90余人参加。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和始终坚持抗日主张,率先高举起反抗侵略、救亡图存的鲜明旗帜;倡导建立和维护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开展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和凝聚起最广泛的抗战力量;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指明了夺取抗战胜利的路径和方法;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游击战战略战术,开辟了敌后战场和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牺牲奉献,以实际行动铸就和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与会专家强调,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积极推动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同时,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政治前提。国共两党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协力合作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成果,也是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的正确方向,是维护、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

持久战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方略。与会专家表示,《论持久战》是我们党持久战战略总方针的理论阐发和集中概括。毛泽东在该著作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考察和指导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游击战争对于赢得抗战胜利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历史作用。与会专家认为,抗日游击战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面对强敌入侵的必然战略应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和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武装,牵制和消耗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赢得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大发展和地位的大提升,对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团结一致进行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会专家提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动员、构建军民一体的力量体系、建立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以及创新依托人民群众的战略战术,积累了抗日人民战争的宝贵胜利经验,为打好新时代人民战争提供了深刻启示。

必须传承和弘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与会专家指出,江苏盐城曾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政治中心,在抗战史上留下重要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四军驰骋在江淮河汉之间,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华中抗战的钢铁长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承和弘扬新四军光荣传统,对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推进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伟大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与会专家认为,这一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伟大实践的真实写照。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仍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精神支撑。

二战史观正确与否,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与会专家指出,错误二战史观扭曲战争性质、矫饰侵略行径、切割战争时空、讹谬战争贡献,根植于特定的政治意图、学术话语与文明偏见之中。弘扬正确二战史观需要构建系统性历史叙事,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赋能,筑牢学校教育场域根基,加强全媒体国际传播联动。

新四军研究院副院长曾凡云、办公室主任孙宗一参加此次学术会议。其中曾凡云教授作《华中抗日根据地公安保卫工作研究》主题汇报,并代表第四小组作总结发言。